邓颖超,周总理背后的伟大女性
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,都有一个伟大的女性。昨日是我们伟大的周总理逝世43周年的日子,在我们缅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时候,你对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了解多少呢?这位同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,政治家,国家领导人,妇女运动的先驱者,她对中国的革命、改革和建设一样毫无保留,一样的无私奉献。
邓颖超,祖籍河南,1904年出生于广西南宁。在遇到周总理之前,邓颖超同志就是一个卓越的爱国主义者。她与周总理相遇时,正在发动着学生运动,要求拒签和约,收回山东主权。面对收到不公待遇的代表团,邓颖超声泪俱下动员爱国学生的动人演讲深深的打动了周总理。
1920年,在周恩来远赴法国勤工俭学之后,每次怀念祖国,怀念祖国的亲人和朋友,邓颖超那热气、勇敢的形象总是出现在他眼前。23年时,周恩来不再犹豫,寄了一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的明信片给邓颖超,写道: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,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,一同上断头台。
邓颖超被周恩来这富有激情的示爱打动,两人经过频繁的书信交流之后,终于确定了关系。
1925年,在周恩来回国之后,年仅21岁的邓颖超只身前往广州,见到了阔别五年的爱人。同年8月,在张申府请这对璧人吃饭,这顿饭也成为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婚宴。
婚后两人并没有多少甜蜜的婚后生活,就急忙投身于各自的革命事业,聚少离多。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两人的感情。
周恩来说:“还记得当年在天津开大会吗?你第一个登台发言,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”。
邓颖超说:“我与你是萍水相逢,不是一见倾心,更不是恋爱至上。”
结婚那一天,邓颖超刚从天津匆匆赶到广州,和周恩来在广州拍了《结婚照》。他们没有仪式、没有满座的高朋,有的只是久别重逢后的欣喜和温馨美好的新婚之夜……
在婚礼上,邓颖超提出了夫妻间应该遵循“八互”,即“互敬、互爱、互助、互勉、互信、互慰、互让、互谅”。
周恩来仔细听着邓颖超讲述“八互”的内容,一点儿也没有打断她。邓颖超从周恩来的表情上也看得出他是支持她提出的“八互”的。就这样,“八互”成为两人间和谐相处的准则。
第二天一早,周恩来就走了,他正在忙于指挥省港大罢工。
正如邓颖超说:“和爱的人走到哪,哪里都是家。”
不管是在抗战时期、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在新中国的建设道路上,这对相濡以沫的夫妻一直以各自的方式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努力着,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两人没有留下任何子嗣。
周恩来去世后,又按照周恩来和她1956年互相约定的诺言,将其骨灰撒向江河大地。
1992年7月11日,邓颖超因病逝世。她生前所在的党支部,遵照她的遗嘱,用曾装过周恩来骨灰的骨灰盒,将她的骨灰撒向曾撒过周恩来骨灰的江河大海中。
两位伟人的恩爱之情与日月同辉,与江河同存!